【案情简介】
2023年6月某日,幼儿陈某某与监护人李某甲在福州市马尾区某游乐场游玩。陈某某在玩卡丁车项目时,不慎被幼儿林某某与其奶奶共同驾驶的卡丁车碰伤,后经医院诊断为创伤性脾破裂,入院治疗7天。因伤情严重,李某甲事后找到李某乙要求赔偿,李某乙认为是游乐场管理失责,没有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自己属于正常游玩,故不愿赔偿。李某甲随后找到游乐场经营者许某某,提出场地的安全性有缺漏,要求许某某赔偿。许某某认为李某甲索取的赔偿金过高,也不愿支付。多次协商后,三方迟迟无法达成一致,李某甲遂到当地派出所报警,民警认为该案属于适合调解的纠纷,遂引导当事人到马尾区某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调解过程】
调委会受理后,立即对纠纷的来龙去脉展开调查。李某甲先向许某某提出诉求,表示小孩出院后仍需要一段时间的静养和康复治疗,由于陈某某才3岁,家人需要自行请假或请护工看护,故向游乐场索要包括医药费、营养费、误工费等赔偿共计6000元。许某某并不买账,主张其前期已垫付了小孩的医药费,所以最多再赔偿3000元作为后期治疗费用。记录下双方诉求后,调解员表示:首先应厘清责任分配,建议由派出所调取监控、仔细取证,了解清楚陈某某被撞的前因后果。由于双方对赔偿金额的期望差距较大,为尽快达成一致,调解员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分别与许某某、李某甲一对一协商。调解员首先对许某某解释了本案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游乐场监控中显示,陈某某乘坐卡丁车时没有大人陪同驾驶,其监护人站在场地边观看。随后陈某某游玩结束离开卡丁车场地时遭到碰撞,躲闪不及倒地。游乐场对此有管理不到位,未严格落实安全规定的责任,因此许某某应通过保险赔付等渠道,积极承担赔偿责任。调解员以案释法,并对其进行普法宣传,劝导许某某在后续经营中及时依法整改,杜绝再发生类似的人身损害意外。许某某听完后表示自身经营确实存在一定不足。调解员转而向李某甲指出,监护人放任幼儿自行驾驶卡丁车,这不符合游乐场的安全规定,所以也要承担监护不到位的责任,所以建议李某甲在赔偿金额上做出适当让步。经多番沟通,双方初步约定了5000元的赔偿款。
随后,李某甲提出,幼儿林某某与监护人李某乙也要赔偿自己,希望调解员能支持其诉求。李某乙情绪激动,坚持自己的小孩不应承担责任,因为是在卡丁车驾驶范围内行驶,也并没有违反安全规定,期间发生碰撞属于意外,应由商家负责。李某甲听到这番发言当即驳斥对方,调解室内紧张的气氛一触即发。调解员迅速打圆场,将李某乙单独拉到一旁谈话。调解员表示可以理解她的心情,但是调解是讲理讲法的地方,首先应该从法律层面分析纠纷的本质。调解员向李某乙阐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林某某及其奶奶共同驾驶卡丁车,两人是造成陈某某受伤入院的直接责任人。固然游乐场有过错,但也不能说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接着以情相劝,陈某某与林某某两个小孩年纪相仿,自己家的幼儿意外受伤,放在哪个家长身上都不好受。以此劝说李某乙正视自己的责任,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将心比心,劝导大家语气和缓下来、就事论事地理性交流。
经过多轮沟通协商,李某乙最终表示会配合李某甲协商诉求金额。在调解小组的不懈努力下,三方当事人最终就赔偿金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了调解协议。
【调解结果】
经调解,三方当事人本着平等自愿、友好协商的原则,达成书面协议如下:
一、李某乙赔偿李某甲营养费、护工费、康复费等费用共计人民币伍仟元整(¥5000)。
二、福州市马尾区某游乐场前期已赔偿李某甲医疗费共计人民币肆仟肆佰伍拾柒点伍玖元(¥4457.59),现再赔偿李某甲营养费、护工费、康复费等费用共计人民币伍仟元整(¥5000)。
三、李某甲收到上述款项之日起,陈某某受伤引起的所有事宜已处理完毕,李某甲不得再以此事向李某乙、福州市马尾区某游乐场主张任何权利。
【案例点评】
幼儿游乐场所中如果缺少规范的安全规章和保护措施,很容易发生意外事件并引发纠纷。本案中,双方幼儿的监护人在陪同游玩时也未充分承担监管责任,各方都存在一定过错。调解员首先积极安抚家长过激的对立情绪,这是保证双方理性协商解决矛盾的第一步。接下来的重点还是回归法律的框架,调解员讲解了涉及本案的法律法规,引导各方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耐心做好普法教育。调解工作中,应时刻以法律为准绳、以人为本、以群众利益为先,用真情和耐心搭建起理解的桥梁。
(马尾区马尾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朱思怡供稿)